作者設計一個鬧鐘,上面賦予了12個推鈕,富有表現力的外觀,證明他可以依照使用者的心情去設置,作者以四個影像片段驗證使用者情緒,去設定鬧鐘,從動態的動作行為分析出參數後,以程式計算出確定的心情,結果說明動作行為與情緒發生是緊密結合的,在互動設計的領域透過自由的互動和配對形成不同的反饋。
此篇作者設計了一個鬧鐘,提出了外觀設計與互動設計需要同步進行的結論,一開始作者使用了四個影片剪輯來驗證使用者四種心情,13個大學生(6位男生,7位女生),在黑暗的四米寬投影螢幕,之後分析出四種不同的情緒量度,之後使用鬧鐘原型去觸發他們的心情,中央的顯示螢幕為鬧鈴時間,而有12個推旋鈕,使用者具有正向集中的位移,或是負面情緒外擴的位移,設計這個鬧鐘的重點是在於使用者內心的反饋,當天設定鬧鈴的心情,可能影響至隔日起床的鬧鈴回饋,如果隔天有著重要的活動或是會議,內心提醒我們一定要早起,這時候鬧鐘可能會理解你的心情,而做出不同的回饋,例如鈴聲變成極響亮或是貪睡裝置重複等等,而作者也提到擬人化與表示情感是有差別的,不同的鬧鐘會有不同的個性,一般使用程序不能精準的對應至每個人的內心,如果他提供使用者情緒的反應,很個人化的產品,才覺得能精準的對應到使用者內心,而這部分也包含了許多心理學的領域,覺得有趣的是,此設計加入了很直覺的動作進去,使我們對於一般產品的”接觸”與”互動”,有補充加強的作用。
4 film clips targeting the valence/arousal space
1.High arousal and positive valence: James Brown- blues brothers
2.High arousal and negative valence:The Strokes REPTILIA (Koyaanisqatsi)
3.Low arousal and negative valence:Stalker | Train section video soundtrack
4.Low arousal and positive valence:Easy Rider - Smith - The Weight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qLkmbLoaORU (ohh無法嵌入>"<)